第378章 全线出击 新春大红包第2天 (第2/2页)
现在的大清武装还是蒙古,满洲和朝国三股势力组成,实力不容小觑。
8万清军严阵以待,多尔衮派出探马密切关注着对岸明军大营的动静,谈判进行到了第4天凌晨,多尔衮突然接到报告,明营中一阵大乱,都在追拿刺客,很有可能是苏沫儿行刺成功。
多尔衮大喜,他等的就是这一时刻,林毅如果死了,就该多尔衮出头了,现在大朝他最怕的就是林毅,就好像当年的金兀朮害怕岳飞一样,又好比是司马懿忌惮诸葛亮。
多尔衮被林毅打成了惊弓之鸟,因此这次才装孙子,让洪承畴去和大明去商谈双方罢兵之事。
现在总算是苍天有眼,苏沫儿一个人就搅乱了大明,这个小丫头真是好样的,将来得了天下,自己有机会一定得纳她为后……
一想起苏沫尔的花容月貌和惊人的武艺,多尔衮就按捺不住自己的野性和纯纯欲动,但是眼前他必须得兴兵,趁着明营大乱一鼓作气打将过去,这也是为苏沫儿和洪承畴他们减轻压力。
因此不到五更天的时候多尔衮就穿戴整齐稳坐帐中,手下的文臣武将列立两厢,一个个盔明甲亮,精神抖擞。
多尔衮清了清嗓子,看了看下面的文武众将,“各位臣工,圣上洪福齐天,大明监国林毅已经一命呜呼了,哈哈哈……”
多尔衮说到这里朗声大笑,震的大帐里面嗡嗡直响。
文武群臣有的知道怎么回事,有的还不明白其中的奥妙,此言已出,一个个震惊之余交头接耳,议论纷纷,然后个个皆喜形于色,群情振奋。
“林毅被刺?真的假的?”
“肯定是真的,摄政王爷都说了还能有假?”
“那大明朝岂不完啦?”
“谁说不是呢,现在的大明朝除了林毅还能有谁执掌得了?”
“老天有眼,大清当兴!”……
多尔衮听到这些议论,看到下面的文武群臣个个喜气洋洋,欢声雷动,更显得运筹帷幄。
“各位静一静,本王现在命令你们不遗余力,杀过三岔河,全歼对岸的明军,然后越过长城马踏中原,饮马长江!”
“马踏中原!饮马长江!马踏中原!饮马长江!”
博洛、索尼、锡翰,苏布台,铁树无花这些武将们,齐声呐喊,一浪高过一浪。
多尔衮春风得意,把嘴撇的跟八万一样,大手一挥,下面的欢呼声戛然而止。
然后多尔衮命令,8万大军全线出击。
五更天开始清军的大营就开始拔营起寨了,骑兵,步兵,炮兵纷纷行动起来,天刚亮的时候,他们已经走出20里了,也就是到了三岔河畔。这里原来就是他们屯兵与明军对峙的地方,由于这次和谈双方约定退兵20里,现在他们又回来了。
清军的乌真超哈现成的炮营阵地,耿仲明和尚可喜这两个清军的王爷指挥着,他们把几百门红衣大炮,很快就架好了,然后调整阀门调整幅度和高度调整准星,装填弹药,做发射前最后的准备。
这边六余万名清军的铁骑和步卒,八旗军和绿营兵也做好了渡河的准备,无数的大小船只派满了河岸。
所谓的三岔河是三条河流,在这一带汇聚成一条河流,然后注入勃海。
三条河都不大,汇聚成一条河和后也不大,完全没有长江黄河那种波浪滔天的气势,但是现在到了汛期,水势比较大,长满了整个河床,也有二三百米宽。
船上全都站满了汉军八旗兵将,这算是大清的水师了,这是他们的主力,全都是汉人,全都隶属于三顺王的现在成了两顺王的麾下。
这支队伍以前跟谁到东江总督毛文龙镇守皮岛,毛文龙常年镇守皮岛,他的队伍当然是熟悉水战的,毛文龙被袁崇焕杀了之后,没有多久他的部下就发生了哗变,畏罪潜逃的孔有德、耿仲明、尚可喜相继投降了大清。
这支队伍投降大清之后,一部分成了大清的炮兵,也就是名为乌真超哈的重装兵,一部分成了大清的水师,无论是炮兵还是水师,对刚立国不久的大清来说都是新兵种。
这次在三岔河畔,这两支新兵种都用上了。
满清鞑子的八旗和绿营兵,有骑兵有步卒,纷纷上船。
一切准备就绪之后,也就是在这一天的8:00左右,多尔衮一声令下,大清的乌真超哈重兵部队万炮齐鸣,一发发炮弹呼啸着射向对岸的明军阵地,打得硝烟弥漫,冲天的水柱伴随着泥浆,此起彼落。
在震天的炮火声中,清军的大小战船密密麻麻多的数不清楚,足有成百上千艘开动了。
三岔河并算不上大河,这么多的兵将战船,一时间显得不堪重负,河水都漫到了河槽之外,洪水四溢……
对岸的清军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,这边的明军当然早就知道了。
就在多尔衮折腾得乌烟瘴气,八万清军从河对岸20里开外开始拔营起寨的时候,明军的夜不收,早就把信传过来了。
这边宋献策刚刚抓完了洪承畴,清明的大队人马已经到了三岔河办,宋献策一听,冷笑了一声:“监国大人果然料事如神,死鞑子来的好,命令炮营开火,集中火力摧毁他们的炮营阵地,然后炮营配合火枪营,将满清鞑子的船只全部击沉,标营和无敌营将侥幸上岸的清军一举全歼!”
“诺!”贺人龙,郝摇旗,甘宝,姜兴元,王建,王琦,东胜等各营将领纷纷施礼领命。
这里面有几个刺儿头,本来都不服宋献策,像什么贺人龙王建等,他们跟宋献策本来都不是一路人,一个是流贼,一个是官兵,他们是死对头。
但是现在宋献策发号施令,没有一个人敢放个扁屁,因为林毅在追苏茉尔之前,已经把军中之事临时交给了宋献策。
宋献策带着人马包围洪承畴大营的时候,十几万明军的其他各营都没有闲着,接到林毅下达的“各营进入临战状态”的命令之后,立即连夜拔营起寨向三岔河口移动,也就是说他们比清云行动的还早一步。
这是因为林毅在判断刺客是大清派来的时候,早就料定多尔衮他们有这一手,在将苏沫尔的蒙古弯刀交给宋献策并授权他暂掌营中军务的同时,已经命令各营做好了临战准备。
谈判的时候,明军的大营后退了20里,现在他们一声令下,眨眼之间他们又从20之外开到了三岔河畔,也就是他们原来屯兵的地方,各个大营包括炮营也都是原来看好的地势,这跟对岸的青春情形是一模一样的,因为夜幕的掩护,双方当时都不知道对方的行动,只知道自己的行动。
也就是说宋献策把洪承畴等人抓起来之后,天刚刚放亮,十几万明军就已经悄悄的移动到了战斗阵地。
这边明军刚布置好,对岸清兵的大炮就响了,几百艘大小战船离岸也开过来了。
这时明军接到了宋献策的命令,也是万炮齐发,双方几百门红衣大炮就这样隔着不宽的三岔河对轰起来,一时间炮声震耳欲聋,地动山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