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0章 兵部尚书陈新甲 一更 (第2/2页)
特别是这个新任的总督陈新甲,虽然当上总督刚刚到任一个月,但人家是京官,二品朝堂大员,又是兵部要职,朝中的情况他最为了解。
现在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之网,已经受到了效果。张献忠在南阳被左良玉杀得大败,表示愿意接受朝廷的招安投降。
李自成在陕西被孙传庭杀得大败,其他的几股流贼如河南的罗汝才,老回回,革左营,过天星,灯不亮,等等也是四面楚歌,现在比较大的流贼外号叫曹操的罗汝才也表示愿意投降。朝廷的人马收网在即。
但是现在,高层阵营出现了分化,杨嗣昌反对朝廷接受流贼投降,主张一举全歼,一个不留。
他主要是从他的爹爹杨鹤身上吸取的教训。但是总理五省兵马的熊文灿则主张朝廷招安他们,同意他们投降。
而且现在杨嗣昌,撞到了倒霉运,崇祯已经不太喜欢他了。原因是此前他曾涉嫌陷害卢像升和林毅,总督杨廷麟也反对他,熊文灿也反对他,东林党言官御史也弹劾他,崇祯皇帝终于把他停职检查了。
因此在酒席宴前,这位新到任的总督大人陈新甲,借着酒劲儿,为杨嗣昌的宦海沉浮摇头叹息,为朝廷的风云变幻的唏嘘不已。
刘肇基和祖克勇心中高兴,杨嗣昌早就该倒霉,但是表面上也很同情陈新甲的感受,不住安慰他。
林毅心中好笑,区区一个杨嗣昌林毅当然不会太在意,他笑的是好端端的一盘棋就要被崇祯给下输了。
如果他要听信杨嗣昌的,政策虽然反动,但也不至于很快亡国,不接受他们投降,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,李自成和张献忠必然败亡,根本没有死灰复燃的机会,这样1644年李自成攻破燕京,就没有可能了。
如果他要听信袁崇焕,卢像升和孙传庭这些主战派的,东北防线根本不可能被满清鞑子撕开一个缺口,清军想入关,恐怕至少还得再等上个几十年。
但问题是现在崇祯帝摇摆不定。一会听信这个,一会听信那个,说白了他谁都不听信,到最后只有自己把自己挂在了煤山的那棵歪脖子树上。
现在的这盘棋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候,林毅作为一个过来人,或者是旁观者,看得很清楚。
大明朝虽然风雨飘摇,千疮百孔,但依然强大,关外的皇太极虽然扫清了朝国和蒙古这两个后顾之忧,厉兵秣马,对大明朝磨刀霍霍。
但是大明朝忠臣良将大有人在,如果用好了,他根本不会做亡国之君,可惜的是这位崇祯皇帝,刚愎自用,事必躬亲,表面上勤政,其实是他驾驭不了局面。
这是无能的表现,皇帝作为一个国家最高的总指挥,本来是他看,别人干。现在反过来了,他非亲自去干活,其他干活的人只有闲着看,这样一个朝廷大厦不崩塌还等着什么呢?
而且更为要命的是,崇祯既想让人家给他卖命,又怀疑人家对他的忠诚,在这种情况下,最终必然是君王死社稷。
林毅作为边军守将,当然左右不了朝廷的时局,只有付之一笑。
他心中打定主意,不管朝野如何折腾,只要没有人来害自己,就可以暂时容忍。干好自己的本质,戍守边疆,多杀鞑子,其他的老子不管。如果有不长眼的撞到自己枪口上的贪官污吏,汉奸败类,必然诛之,绝不心慈手软,姑息迁就。
这时陈新甲道:“各位啊,本督在这里也不会呆得太久,现在关外的建奴征服了朝国,征服了漠南和漠北蒙古,又攻下了皮岛,你们好自为之吧。”
此言既出,刘肇基和祖克勇都感到意外,这位新任的总督大人刚刚到任,怎么说出这种话,这是何意,不会呆太久是多久?但是谁敢多问,只有林毅心里清楚。
送走了这位总督大人,刘肇基他们当然要品味这位总督的话,林毅对刘肇基和祖克勇道:“不难理解,请恕在下直言,他跟杨嗣昌是一丘之壑,对鞑子主和不主战。这就是让我们好自为之的意思。”
刘肇基和祖克勇认为林毅说的有理,朝廷怎么重用这些人?另外他刚来就不会在这里呆太久吗?
林毅语出惊人,“这位陈总督很快就要升官了,当然不会在这里呆得太久了。”
“升官?”刘肇基和祖克勇都有些不可思议,他刚刚升任的官职,有宣府巡抚,擢升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,还兼着宣大总督。再要上升会是什么官职?那就是兵部尚书内阁首辅,这可能吗?升官比摊煎饼还快吗?
刘肇基和祖克勇,都有些不以为然。
可是,一个月过后,京师消息传来了,杨嗣昌锒铛入狱,陈新甲成了兵部尚书,朝廷皇恩浩荡,已经同意了招安张献忠和罗汝才这些流贼。
总兵官刘肇基和游击参将祖克勇,喜出望外,杨嗣昌终于倒台入狱了,真是大快人心,这个奸贼没想到会有今天吧,该,砍了他脑袋也不亏!
接着这二人对林毅都伸出了大拇指:“林大人,真是神了!”
“哈,二位大人过奖啦。”林毅嘴上谦虚着心中暗笑,“这算什么,早就在老子的意料之中,如果老子料的不错,关外的皇太极马上就有大动作啦!”